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镜头专业术语
光场成像的原理是什么?
来源:www.vision-lens.com 发布时间:2023年06月20日
  随着近段时间 Magic Leap 在科技圈引起热议,其中 " 光场成像 " 是 Magic Leap 的成像原理的技术核心,在这个火热的背景下,Lytro、蚁视科技等 AR/VR 硬件公司也纷纷跳出来推销他们自己的 " 某某光场 "。噢,对了,Magic Leap 号称是 " 数字光场 ",蚁视科技号称是 " 复眼光学技术 " 其实本质上都是 " 四维光场显示技术 "。
  理解这么高大上的玩意儿之前,我们先来进行几个枯燥乏味的百科科普。
  什么是光场 ?根据目前查到的文献,官方说法是 " 光场 ( light field ) 的定义,最早可以追溯到 1846 年法拉第给出的定义,就是巴拉巴拉巴拉巴拉巴拉 ... 光线携带二维位置信息 ( u,v ) 和二维方向信息 ( θ,φ ) 在光场中传递。根据 Levoy 的光场渲染理论,空间中携带强度和方向信息的任意光线,巴拉巴拉巴拉巴拉巴拉 ..." ( 反正我摘录出来,具体内容我们这种小白也看不懂对不对 ? )
  简单的说,光场是空间中同时包含位置和方向信息的四维光辐射场的参数化表示,是空间中所有光线光辐射函数的总体。其两个主要应用方向是光场拍摄和光场显示,第一种需要记录下来整个空间的所有信息,第二个则是需要将这些信息完整地复现出来。用小编我能理解的话就是在空间内任意的角度、任意的位置都以获得整个空间环境的真实信息,用光场获得的图像信息更全面,品质更好。
  还是很迷糊对不对,So. 我们还是来看大神对小白是怎么耐心又富有同情心的解释的吧。
  " 理解这个光场之前,你需要先理解下我们现在看到的这个世界。简单的说,我们看到的世界是由物理的反射光线射入我们的眼睛以后,通过晶状体的折射等等,最终在我们视网膜成像,之后视网膜把这些电信号通过视觉神经转化给大脑。而我们在看不同物体时,我们眼镜的晶状体会随时调整厚薄程度来使物体更清楚,进行对焦。简单的说,就是当物体靠近时,我们人的瞳孔会进行收缩,类似于相机调小光圈减少光强,睫状肌收缩,使晶状体屈光度更大,让视网膜接受到清晰的实像,反之亦然。
  而这个过程,随着人类上百万年的进化,随时对焦已经成为了人类的一种本能,而随之进化出来的防抖技能 ( 学术名称 Vestibulo-Ocular Reflex, 前庭视反射,简称 VOR ) ,更是让我们几乎感觉不到中间切换时的画面抖动和模糊效果 ( 当然,你要是傻傻的以每秒摇摆三次头的频率去尝试,中间画面切换时还是会有模糊的 ) 。也就是说,我们人眼看真实世界的时候,眼睛落到不同物体或者不同的点上时,焦点、焦距都是不同的。
  即我们眼中看到的清晰的世界,在一个时间内,只是类似于一个确定焦点的二维图,跟现在通用相机拍出来的照片差不多,焦点部分是清晰的 ( 就是我们盯着看的地方是清楚的 ) ,背景部分则是虚化的 ( 就是除了盯着的中心区域以外,眼镜余光部分全部是模糊的 ) 。而整个空间环境则是由无数个这样的二维画面叠加融合而成,融合后的画面会包含各个 " 焦点 " 在特定时刻的各种空间信息和位置关系。而光场,就是要真实的记录跟复原模拟出来这个空间。使我们跟真正在这个空间中的任何位置一样,能从任意角度看到对应的‘无数个这样的二维画面叠加融合’而成的画面。



用不太准确的比喻的话,就是把你眼前的立体世界加一个轴,然后按照这个轴切片,你看到的所有画面都是这一堆切片里面的某一张。Lytro、Next VR 以及谷歌的 Google Jump,德国公司的 Raytrix 等等,他们所针对的方向就是如何将这个空间的所有信息完整的记录下来,而 Magic Leap、蚁视要做的则是怎么把这些内容复现出来。"
返回列表